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

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

二〇二〇年九月

一、背景
当前,多极化全球格局深入调整和多元化科技产业深刻变革,驱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点,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驱动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新型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考察时指出,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大城市也可以变得更“聪明”。 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智慧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城市发展实际,顺应信息化和城市发展趋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发展新动能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疗健康、公共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和进展。伴随着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动能乏力、各类主体需求层次不断升级、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同矛盾凸显,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提质增效的巨大挑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智慧城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和不足。 开展新基建、运用新技术、采用新模式、提供新服务、实现新增长成为当下智慧城市发展思路转变的重心。
为紧跟当前发展要求和未来趋势,准确把脉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及时总结各地建设经验和创新做法,为“十四五”智慧城市规划布局提供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 将联合开展“第十届(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活动”,制定本工作方案。全面诊断我国城市“智慧化”水平,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二、评估原则
客观性。本次评估站在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视角,从智慧城市建设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维度,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运用互联网工具、问卷调查等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智慧管理、智慧民生、数字经济等方面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客观反映各地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
导向性。本次评估聚焦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结合智慧城市发展新走向,在第九届的基础上,指标设计突出新基建、产城融合、数据要素市场、城市治理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内容,强化对“十四五”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前瞻性研判。
实效性。本次评估从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实效目标出发,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以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重要评价标准,强化对智慧城市建设需求侧的评估,以帮助各地区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推动形成以评估推执行、以反馈促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
三、评估目的
立足挖掘“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活动”的品牌和行业影响力,基于2011年至2019年九届中国智慧城市评估工作,结合城市发展新动向新要求,2020年继续开展第十届评估活动,旨在建立跟踪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实践的长效机制,挖掘并推广一批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形成共建共促、交流学习的公共平台,具体评估目的如下:
深化理论研究,引导各地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通过对智慧城市内涵体系及发展规律的深度分析,全面展示智慧城市的新特征与新趋势,支撑各省市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创新发展。
完善评估体系,支撑领导决策以及社会研究
构建科学的智慧城市评估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提升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资源统筹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为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主体提供事实依据与决策支持。
完善评估体系,支撑领导决策以及社会研究
基于评估过程和结果,准确把脉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深入挖掘各地区的典型实践和应用,强化横向对比学习,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与推进策略。
四、评估范围
第十届评估基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以及部分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的地区,共选取150个样本城市,同时开通自愿报名通道,具体样本城市包括六大区域:
五、评估指标
指标设计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借鉴吸收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8)》,围绕国脉互联智慧城市“数据资源资产化、城市运行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导入网络化、社会环境创新化”五大愿景,按照“六位一体”的构建体系,遵循“系统性、引导性、创新性、包容性”等原则,引领趋势、突出重点,构建政府评价指标和市民体验指标两部分指标体系。
指标项
指标要点
数字基础A
数字基础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底座。包括信息网络、数据体系两个部分,其中信息网络是基础支撑,数据体系是核心驱动,系统治理是盘活城市信息化资产的关键。
智慧治理B
智慧治理是智慧城市核心的领域。指依托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政府机构主导下,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共同降低城市治理成本、提高城市治理效率、优化城市体验的持续状态和过程。借鉴先进地区典型实践,构建包含城市大脑、一网通管的智慧治理指标体系。
智慧民生C
智慧民生是智慧城市核心的领域。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人与服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全面连接,大幅提升社会整体服务效率和水平。智慧民生服务主要包含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两大类。
数字经济D
数字经济是智慧城市核心的产业。包括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由数据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园区三个部分组成。
数字市民E
数字市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指市民在数字孪生城市中的副本,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代表市民在数字孪生城市中参与各类活动、行使各项权利、履行各种义务。通过数字身份、人才引培、市民共建三个维度衡量数字市民建设水平。
智慧环境F
智慧环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结合《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将智慧环境分为营商环境、运营管理、宜居宜业等软硬件环境。
六、评估导向与重点
第十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的导向是: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各地落实信息化建设各项任务的重要抓手,协调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建设工作,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紧跟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及时总结各地建设经验,有效引领指导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估重点为:
完善城市信息基础网络,加快推进5G网络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总体布局和示范应用,开展城市物联感知网络建设,在交通、环保、水利、气象等领域建立高速稳定、覆盖广泛的感知体系。建设完善统一数据开放共享的交换平台,保障各类政务数据信息互联互通,通过汇聚社会和互联网数据,形成信息采集应用、开放共享和融合集约的数据枢纽。
完善城市信息基础网络,加快推进5G网络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总体布局和示范应用,开展城市物联感知网络建设,在交通、环保、水利、气象等领域建立高速稳定、覆盖广泛的感知体系。建设完善统一数据开放共享的交换平台,保障各类政务数据信息互联互通,通过汇聚社会和互联网数据,形成信息采集应用、开放共享和融合集约的数据枢纽。
完善城市信息基础网络,加快推进5G网络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总体布局和示范应用,开展城市物联感知网络建设,在交通、环保、水利、气象等领域建立高速稳定、覆盖广泛的感知体系。建设完善统一数据开放共享的交换平台,保障各类政务数据信息互联互通,通过汇聚社会和互联网数据,形成信息采集应用、开放共享和融合集约的数据枢纽。
完善城市信息基础网络,加快推进5G网络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总体布局和示范应用,开展城市物联感知网络建设,在交通、环保、水利、气象等领域建立高速稳定、覆盖广泛的感知体系。建设完善统一数据开放共享的交换平台,保障各类政务数据信息互联互通,通过汇聚社会和互联网数据,形成信息采集应用、开放共享和融合集约的数据枢纽。
七、数据采集方法
第十届评估将围绕政府公开的信息和数据开展评价数据采集,融合国脉品牌评估活动与行业领域评估的数据,通过面向政府、公众侧的问卷调研采集数据,强化问卷调查数据采集和国脉城市数据库的分析比对,实现城市客观数据和主观数据、政府数据和民间数据的融合利用,进一步提升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具体采集路径如下:
图1 政府公开的信息和数据开展评价数据采集
图2 国脉品牌评估活动与行业评估数据采集
图3 面向政府、公众侧的问卷调研的数据采集
八、实施计划
九、咨询方式
孙老师:010-82617379/68882870
王老师:021-50899737
邮箱:sunzehong@govmade.cn
我要参会
我要参评
我要合作
问卷调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