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活动
第十三届(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方案
第五届(2023年)数字政府建设风向指数暨特色评选活动方案
第六届(2023年)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评估活动方案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改革、产业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全面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助力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实践,是以数字化创新引领城市升级转型的重要机遇,是以人为本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深入推动城市更新提升,优化城市功能品质,聚焦超大城市治理,加速推进城市管理“智”治体系建设,构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不断推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为紧跟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发展现状与问题,开展“第十三届(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活动”,全面评估分析我国城市“智慧化”水平,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各界参与热情,以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客观性。本次评估站在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视角,从智慧城市建设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维度,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运用互联网搜索、依申请公开等手段,对智慧城市数字化发展力、网络化协同率、智能化渗透率、一体化创新力等方面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客观反映各地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
导向性。本次评估聚焦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结合智慧城市发展新走向,融合国内外智慧城市评估指标及建设理念、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强化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前瞻性研判。
实效性。本次评估从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实效目标出发,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以帮助各地区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推动形成以评估推执行、以反馈促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
立足挖掘“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活动”的品牌和行业影响力,基于2011年至2022年连续十二届中国智慧城市评估工作,结合城市发展新动向新要求,2023年继续开展第十三届评估活动,目的是建立跟踪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实践的长效机制,挖掘并推广一批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形成共建共促、交流学习的公共平台,具体评估目的如下:
完善评估体系,总结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构建科学的智慧城市评估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展现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为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源统筹和管理决策支持,为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主体提供事实依据。
强化应用导向,整理智慧城市优秀案例。深入挖掘智慧城市建设各应用领域创新发展新模式、新探索的应用案例,整理分析优秀案例的解决思路,推动优秀案例在全国推广落地,切实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深化理论研究,建设智慧城市规制体系。深度分析智慧城市内涵体系及发展规律,归纳提炼国内外智慧城市法规和政策制定要点,明确智慧城市建设规范要求,支撑各省市的顶层设计、促进条例、标准体系等规划和政策制定,推动智慧城市规范有序发展。
提出发展路径,前瞻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基于评估过程和结果,准确把脉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总结分析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与推进策略
1.数据采集方法
第十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将采用依申请公开、文献调查、网络调查、数据采集和国脉城市数据库的分析比对,实现城市客观数据和主观数据、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的融合利用,提升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依申请公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通过依申请公开的方式,向各城市相关委办局提出申请,获取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数据与信息。
文献调查:通过查阅各个样本城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与相关文献等资料,获取第一手官方统计数据,以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网络调查:利用互联网渠道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和信息,如发改委、科技局、经信委、统计局等官方网站及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的相关信息,或其他官方公布的资讯。
城市数据库:充分利用国脉互联多年来智慧城市、城市治理智慧化评估工作形成的城市数据库,搜集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2.研究分析方法
在定量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强化材料的归纳总结和区域的比较分析,提升评估结果对智慧城市实践的指导意义。
定性分析法:依靠评估团队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对采集数据和信息进行整体分析判断。
定量分析法:主要采用有效法、基准线法、差值法、标杆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使评估结果科学有效。
抽样调查法:按一定比例抽取城市开展调查研究,再将调研结果按抽取的相关比例进行相应放大。
归纳总结法:分析全国智慧城市发展方面的数据,对各方面资料进行分析,归纳面临的困境和不足,总结出有效的思路和对策。
比较分析法:对比分析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情况,提炼智慧城市先进地区的建设经验以及可供滞后地区借鉴的发展策略。
第十三届(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样本选取以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为基础范围,在此基础上,以评估目的为导向,综合考虑案例挖掘、经验分享和了解现状的需求,选择2022年GDP较高,在智慧城市建设政策指引、投入力度等方面有一定基础的城市,共选取104个样本城市,样本城市覆盖全国7大行政区域。同时开通自愿报名通道,如愿意参加本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的政府单位,均可报名参加。
华北地区(12):北京 、天津 、石家庄、 廊坊、 邯郸、 唐山、 保定、 沧州、 太原 、呼和浩特 、鄂尔多斯、 包头。
东北地区(4):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
华东地区(47):上海 、南京 、无锡、 常州、 镇江、 徐州、 苏州、 淮安、 扬州 、连云港 、南通 、盐城、 泰州 、宿迁、 杭州 、宁波 、温州、 金华、 台州 、嘉兴、 绍兴、 湖州、 合肥 、芜湖、 滁州 、厦门 、福州 、泉州、 漳州 、宁德 、龙岩 、南昌、 上饶、 赣州、 九江 、宜春、 济南、 青岛、 威海、 德州 、烟台 、潍坊、 东营 、临沂、 济宁、 淄博、 菏泽。
华中地区(14) :郑州 、许昌、 南阳、 洛阳、 周口、 新乡、 武汉 、宜昌、 襄阳、 长沙、 株洲、 常德 、岳阳、 衡阳。
华南地区(12):广州 、深圳 、佛山、 东莞 、中山、 惠州 、江门 、珠海、 茂名 、湛江、 南宁、 海口。
西北地区(6):西安、榆林、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
西南地区(9):成都、宜宾、绵阳、重庆、昆明、曲靖、贵阳、遵义、拉萨。
1.指标设计背景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和产物。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新路,是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融合发展为主引擎的必然选择,也是以优质公共服务、城市品质升级提升宜居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连续12年智慧城市领域评估的理论、实践基础上,结合数字中国整体布局、新时代城市建设重点,通过智慧城市领域四大关键变化解析为评估指标目标。
首先,城市数字化能级从单项领域向多元融合转变。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需构建全功能集成、全网络融合、全周期管理、全要素连接的数智治理体系,其中数字化率是检验数字化能级的重要指标,对应数字中国的建设部署来看,主要体现在数字基础、数据资源两个基础能力方面,是体现地方数字化基础保障能力的重要元素。
其次,城市管理由注重单领域提升向“一网统管”全面升级。网络化水平是城市治理系统思维、全局思维和战略思维的有机统一。通过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将分散式信息系统进行有机梳理整合,推动治理升级。网络化水平是城市治理大平台、大公共安全、大综合执法以及基层大减负的集中体现。
第三,城市智能化渗透从管理服务逐步向产业、整体安全扩展。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精细化、高效化的同时,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的突破和应用,培育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通过城市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产业链深化改革,有效发挥数字化创新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培育新就业形态,带动多元投资,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第四,城市发展从单打独斗的城市竞争时代进入区域协同时代。跨区域的城市治理逐步形成有机整体,其核心是推动空间质量,优质公共服务和产业空间一体化的体现是服务效能和赋能产业,以数字化服务效能提升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城市不断增强自身产业活力的同时,也面临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等共性问题,需通过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探索城市之间深化区域合作、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的功能。
2.评估模型
延续智慧城市理论框架,遵循“PSF”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模型的系统性、完整性,结合发展变化与趋势,优化“PSF”模型内涵,其中P为以人为本(People-oriented),主要体现产业发展活力、人民幸福指数以及共同富裕战略的践行能力;S为城市系统(System),以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以及基层治理等领域建设,观察智慧城市发展实效;F为资源流(Flow),体现数字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中的融合能力。
图 1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PSF”评估模型
3.评估指标
依据指标构建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从数据赋能城市建设、创新驱动城市升级的全局性角度,选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等目标定位一级指标。“四化”目标横向具有独立性、可比性,纵向具有层次性、覆盖率。选取10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作为分析依据,建立2023年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图 2 2023年智慧城市评估模型与指标对应
“数字基础”主要评估智慧城市高效联通的网络、感知和数据互操作基础设施,包含5G网络覆盖率、物联感知体系、可信数据互操作以及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四个三级指标。
“数据资源”主要评估城市在畅通数据循环流通及资产化实践情况,包含基础制度建设、数据资源体系、政社数据融合应用以及数据资产化四个三级指标。
“大平台”是城市网络化协同的关键基础,包含城市运行平台、场景应用和公众参与三个三级指标,体现城市、公众和民生场景的有机结合。
“大公共安全”的核心是构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主要内容,包含公共安全、智慧应急、社会治安防控三个三级指标。
“大执法”以统一大市场建设导向,评估城市级执法平台以及跨部门解决诉求的机制,包含执法平台、诉求解决率两个三级指标。
“大减负”聚焦基层开展数字化工作堵点问题,设置基层减负平台、“一表通”应用两个三级指标。
“数字经济发展”是城市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包含顶层设计、数实融合、评估监督三个三级指标,评估产业发展全周期政府举措与实际成效。
“数字安全保障”是城市智能化持续渗透的基本保障,包含网络安全机制、数据安全保护两个三级指标,评估数字时代城市安全意识和水平。
“服务效能”围绕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安排,以增值化服务效能提升目标,设置推进机制、惠民服务、惠企服务三个三级指标。
“赋能产业”主要评估城市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举措及实际成效,包含创新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创新三个三级指标。
本次评估活动主要有两项成果,即《第十三届(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指标》《第十三届(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其中评估报告包括评估结果发布和优秀案例点评两个部分,将于11月23日在2023年智慧中国年会发布。
主办单位:智慧中国年会组委会、国脉研究院
承办单位: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国脉互联(www.govmade.cn)
官方微信:data资产(think2city)
1.指标设计与完善阶段——8月-9月
初步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确定评估范围、选取评估样本,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业内专家、地方政府、建设企业、研究机构等意见,开展指标试评估,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2.数据采集与评估阶段——9月-10月
实施评估工作,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开展数据采集、评估、校对及整理等工作。
3.统计分析与总结阶段——10月-11月
客观公正地开展统计分析,撰写《第十三届(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4.结果发布与交流阶段——11月底
正式发布评估结果及优秀解决方案,详细解析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取得成效、存在问题以及下步推进策略建议等。
1.参评方式
本次评估活动开通自主报名通道,有意向参加评估评选活动的单位可将参评报名表(见附件)发送至puyanli@gmhl.wecom.work,邮件主题为智慧城市参评报名(城市),报名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10月20日。
2.咨询方式
联系人:蒲女士
电 话:18797385767
邮 箱:puyanli@gmhl.wecom.work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今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革,如何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才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以高质量数字政府建设,引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建设、支撑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提供强大驱动力,正当其时。
中国数字政府建设已经迎来发展黄金期,成效显著。一是广度,如社会治理“家门口”;二是速度,如城市治理“秒响应”;三是深度,如高频证照“免提交”;四是厚度,如数据资源“一网享”;五是温度,如基层治理“心无忧”。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宏伟新征程,在从“纸上”到“指尖”、从“终端”到“云端”、从“在线”到“在场”……在数字政府建设“提质、增效、加速”的过程中,如何通过不断涌现的技术集合实现现实世界更美好,面临着新选择和新挑战。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国脉研究院秉持十八年“智慧报国”的一贯初心,精准把握数字化发展创新风向,积极响应数字中国建设号召,紧跟数字政府发展趋势,将开展第五届(2023)数字政府建设风向指数暨特色评选活动,以期准确把握全国各地数字政府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为下一步发展提出科学、客观的意见建议,深化数字政府实践成果内涵、示范、应用,发掘数字政府建设创新标杆,为“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美好数字中国”助力。
(一)以评促建,明方向
数字政府建设风向指数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从应然角度构建数字政府理想形态,并以此为标尺,衡量和审视现实中数字政府建设的成绩和不足,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
(二)以评促优,引发展
数字政府建设风向指数在各领域有效评选出数字政府发展前沿省份和城市,归纳和总结其先进治理实践,以标杆案例为引领,为全国推广成功经验做法提供支持。
(三)以评促改,再升级
数字政府建设风向指数通过量化分数形式直观展现各区域数字政府发展现状,帮助仍存在发展空间的省份、城市找准差距,推动各区域数字政府建设赶学比超、优化升级。
(四)以评促研,析方法
基于数字政府建设风向指数,分析全国各地建设现状,不断提炼共性、寻找规律,探索形成一套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的数字政府建设体系方法论,以期为国家贡献国脉智慧、提供国脉方案。
本次评估共选取省级样本31个、GDP100强城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同时开通自愿报名通道,意向参加2023数字政府建设风向指数评估的政府单位(包括其他市、区县等),均可报名参与。
(一)评估原则(SMART原则)
S-具体(Specific):评估考核要切中特定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可衡量(Measurable):评估指标是数量化或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信息是可获得的。
A-可实现(Attainable):评估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相关性(Relevant):评估指标与工作的其他目标是相关联的,绩效指标与本质工作相关联。
T-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评估指标的特定期限。
(二)指标设计逻辑
1、“123456”总思路
一个愿景:建立一个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智能型政府
两条主线: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
三个侧:惠民侧、优政侧、筑基侧
四个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职能融合
五大体系:场景应用体系、业务协同体系、数据支撑体系、智能感知体系、运营运维体系
六个特征:场景化、协同化、数据化、智能化、生态化、标准化
2、指标设计依据
政策依据。国务院发布《指导意见》,对数字政府建设作出全面安排,为全国各地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指明路径,是数字政府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纲领性文件。各地相继出台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政府建设路径,成为指标设计的制度参考。
理论依据。整体政府理论——结合整体政府“实现跨部门协同联动,实现组织进化,促进政府运行模式变革”的基本逻辑,可选择数字政府评估体系关键环节或控制点分解目标;协同优势理论——根据协同优势理论“协同运作各部门必须具备五个基本共同点:目标一致、相互信任、全面赋能、规范行为、风险共担”基本建设要求,可分解评估对象的评估内容作为评估要点。
3、指标设计逻辑
基于“目标——过程——结果——展望”指标设计逻辑框架,紧扣“五力”,重点评估数字政府建设任务的执行力、对内的优化力、对外的影响力,持续关注数字政府发展实践的创新力、未来的潜在力。
一级指标的功能主要确立评估维度,对应数字政府建设目标,进行内涵分解;二级指标的功能主要是体现评估的导向性、统一性和可比性。对应《指导意见》重点建设任务,需要按照类属性原则确定,应区分部门和主体;三级指标的功能主要是根据评估对象关键因素设计的带有个性化选择的内容,体现当年数字政府重点建设要点的特色。以数据方便采集和有针对性为基本原则,充分考虑省部级城市的职能定位和地域发展状况。
依据以上设计逻辑,2023年数字政府建设风向评估的五大一级指数即应用成效指数、数字能力指数、强基赋能指数、安全规制指数、统筹管理指数。
(三)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权重 | 二级指标 | 权重 | 三级指标 | 权重 |
应用成效指数 | 10 | 效益指数 | 5 | 社会效益 | 2.5 |
经济效益 | 2.5 | ||||
满意指数 | 5 | 用户满意 |
5 |
||
数字能力指数 | 50 | 优政指数 | 10 | 政务协同 | 5 |
政务公开 | 5 | ||||
惠民指数 | 10 | 涉企服务 | 5 | ||
民生服务 | 5 | ||||
善治指数 | 20 | 经济调节 | 5 | ||
市场监管 | 5 | ||||
社会管理 | 5 | ||||
生态保护 | 5 | ||||
兴业指数 | 10 | 数据要素 | 5 | ||
数据赋能企业 | 5 | ||||
强基赋能指数 | 15 | 数活指数 | 5 | 数据体系 | 3 |
数据利用 | 2 | ||||
强基指数 | 10 | 云网建设 | 5 | ||
公共应用 | 5 | ||||
安全规制指数 | 10 | 规范指数 | 5 | ||
制度规范 | 5 | ||||
安全指数 | 5 | ||||
安全技术 | 5 | ||||
统筹管理指数 | 15 | 统筹指数 | 5 | 顶层设计 | 2 |
项目管理 | 3 | ||||
融合指数 | 5 | 集约建设 | 3 | ||
场景建设 | 2 | ||||
管理指数 | 5 | 组织保障 | 3 | ||
评估运维 | 2 |
1、评选范围
部委、省级、地市、区县等各级政府单位。参照评估最终结果得分情况,筛选数字政府建设典型案例,评选50强。
2、奖项设置
奖项名称 | 奖项数量 |
数字能力领先奖 | 20个 |
统筹管理创新奖 | 5个 |
强基赋能示范奖 | 10个 |
安全规制应用奖 | 5个 |
公共服务实效奖(公众体验优秀奖) | 10个 |
本次活动主要成果:《第五届(2023)中国数字政府建设风向指数暨特色50强评选报告》
主办单位:智慧中国年会组委会、国脉研究院
承办单位: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
1.指标体系完善发布阶段——8月22日-8月31日
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业内专家、地方政府、建设企业、研究结构等意见,进一步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2.内部试评和指标体系调整阶段——9月1日-9月15日
按照指标体系进行试评,并依据实际评估情况对指标体系、对象、范围等进行调整。
3.数据采集与评估阶段——9月15日-10月15日
全面开展2023数字政府建设风向指数评估及特色评选工作,根据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数据采集、评估、校对及整理等。
4.统计分析与报告撰写阶段——9月30日-11月15日
数据审核并进行统计分析,撰写《第五届(2023)数字政府建设风向指数暨特色50强评选报告》。
5.报告审核修正、印刷阶段——11月15日开始
对报告进行多次审核校正,报告印刷。
6.结果发布与交流阶段——11月23日
2023年11月23日正式发布评估结果与特色评选获奖名单。
(一)官方微信
搜索关注活动官方微信:国脉研究院(微信号:ethinktank)或电子政务智库(微信号:come2egov),按照参评类别留言报名参评。
(二)官方网站
打开官方网站:国脉互联官网-2023智慧中国年会(网址:https://scac.govmade.cn/annual/2023/index.html),点击右侧“我要参评”功能,选择“第五届(2023)中国数字政府建设风向指数暨特色50强评选”了解活动详情并提交参评资料。
数字政府建设风向指数评估参评报名、数字政府特色评选50强案例参选报名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汪女士
邮 箱:3201599433@qq.com
总 机:400-001-9700
2023年是全球各国企业和经济发展从疫情冲击中逐渐恢复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支持,降低运营成本,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
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将逐步转向宜商环境评价,重点关注企业全生命周期评价商业环境。这一转变既带来挑战,也蕴藏机遇。政府从降低制度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到建设效率更高、公平性更强的宜商环境将受到重视。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以更好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永无止境,优化营商环境亦永无止境。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将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五年来,由国脉研究院发起、智慧中国年会组委会连续主导开展全国范围内营商环境评估评选工作,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政策导向、市场改革、国际认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的共识,加强对营商环境的关注和重视。2023年,国脉互联“第六届(2023年)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评估”如期而至,旨在了解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以提高整体营商环境的效能。推广和宣传在营商环境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案例,以激励和引导更多地区和企业积极改善营商环境,激发改革活力、挖掘改革潜力、增强改革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活动关键词:“效能评价”+“特色评选”,解难题、谋发展、增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是能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制度供给。本次活动以全新的视角,从“效能评价”+“特色评选”双向入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营商环境效能评价和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特色案例评选活动。
评价,追求惠企服务高效便捷。紧扣营商环境政策重点,从各地惠企服务平台入手,全面细化考核内容,设定指标权重,围绕平台建设、政策兑现、金融服务、企业诉求等方面,综合运用正向激励与反向鞭策相结合、定量考评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方式,设置平台支持、政策支持、服务支持、诉求支持等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有效构建起量化指标评价与企业满意度相互印证的营商环境效能评价体系。
评选,追求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遵循“真实性、有效性、创新性、示范性”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优秀案例,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内部初审、专家评审优选出“思路好、措施实、有特色、效果好”的“特色营商环境”优秀案例50名,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各地区在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方面所取得的创新实践和进展成效,进而激发各地区和企业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评价范围
营商环境效能评价对象为32个省级政府及15个副省级城市在政府侧建设的惠企服务平台,包括:1.各地政务服务网惠企专区、小程序、平台等;2.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二)评选范围
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特色案例评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集,包括全国省级、地市、区县等营商环境改革领域的各级单位。案例采集通道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各地方政府自荐报名参加评选;二是各地企业推荐报名参加评选;三是通过第三方推荐特色单位参加评选。
(一)指标设计思路
把企业的感受放在突出重要位置,聚焦宜商环境监管制度、公共服务和整体效率三位一体的指标体系,把宜商环境中企业经营的便利性结合实际效果作为落脚点,从更加细致、积极的视角认识政府在创造有利宜商环境方面的作用。
坚持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为核心,在“数字化转型加速、可持续发展引领”双轨驱动下,贯穿着制度与发展并举、公平与效率并重、服务与监管兼顾的宜商精神,坚持“政策支持、环境支持、平台支持、服务支持、监管支持”5大支持,实现五感:以制度组合让企业发展更有支撑感;以地域特色让企业融入更有归属感;以技术赋能让企业办事更有便捷感;以畅通微观让企业主体更有舒适感;以公开透明让企业经营更有安全感。
评价指标设计思路:评价营商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环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大数据思维,基于实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选取平台支持、政策支持、服务支持、监管支持四大支持作为本次评价方向。权衡惠企服务平台的定位及功能,监管支持侧重于企业诉求的解决,确定“平台支持、政策支持、服务支持、诉求支持”为本次评价指标,促进政策精准匹配、一键直达,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努力营造“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发展环境。
评选指标设计思路:遵循指标的“可操作性、科学性、体系性、前瞻性”四项基本原则,逐步推动落实“改革创新、数据赋能、惠商兴商、整体协同、安全可控”的高质量营商环境发展发展路径。制定政府支持与企业感受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政策支持-支撑感、环境支持-归属感、平台支持-便捷感、服务支持-舒适感、监管支持-安全感”,从而聚焦各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特色亮点和创新举措,增进交流、开拓思路、展示成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评价指标内容
惠企服务平台是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的具体举措,推动了政策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可量化和智能化,能够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推产业发展升级和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基于国家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力举措,本次评价活动以惠企服务平台为衡量营商环境效能的切入口,构建量化指标评价与企业满意度相互印证的营商环境效能评价体系,考核惠企服务平台的集成度、服务能力、企业诉求闭环服务机制,加快推进对企业的全链政策服务、全程跟踪陪跑、全面持续赋能。
营商环境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
|
指标项 |
指标要点 |
平台支持 |
平台支持是惠企服务平台的基础底座。包括平台易用性、平台综合性两部分。易用性能够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使用效率,综合性则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满足企业在不同方面的需求。可以评估涉企服务平台的基础底座是否稳固。 |
政策支持 |
政策支持是惠企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策发布及时性、政策兑现便捷性、政策兑现落地性三部分。政策支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利用政策优惠的机会和风险规避水平。 |
服务支持 |
服务支持是提升惠企服务平台价值的重要内容。包括投融资信息多样性,融资服务便利性、投融资服务实效性三部分,有助于提升平台的价值和吸引力,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并帮助企业实现融资目标。 |
诉求支持(监管支持) |
诉求支持是体现惠企服务平台高效运行的关键抓手。包括渠道的有效性、机制健全性。惠企服务平台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诉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支持。 |
注:监管支持为可选性指标,本次权衡惠企服务平台的定位及功能,监管支持侧重于企业诉求的解决。
(三)评选指标内容
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作保障。将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置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中进行新的思考、谋划和推进,从政府侧与企业侧出发,总结出本届营商环境五大特征要素包括政策支持-支撑感、环境支持-归属感、平台支持-便捷感、服务支持-舒适感、监管支持-安全感,全方位挖掘各地区在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中所采取的制度创新、成本控制、服务提升、数字化改革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以及实践成效。
1.支撑感:制度组合
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为导向,把握各项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通过一系列有机衔接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经营环境,给予企业支撑感,增强其对特色营商环境的归属感和信心。
本指标评选要点:一是政策精准有效,围绕创新创业、金融扶持、人才引进、要素保障等方面制定科学有效政策。二是政策精准推送,各类市场主体能及时获得政策法规制度等相关信息,及时把握政策走向和市场机会。三是政策无感落地,能够通过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对企业信息和政策要素进行快速精准匹配,实现政策免申即享。
2.归属感: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可以为企业营造独特的归属感,使其在特定地区有着独特的地域认同和归属感。地域特色包括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人文风情等方面的特点,它们与特色营商环境相互交融,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吸引力。
本指标评选要点:一是政府角色,根据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的政策,以吸引和支持企业发展。二是企业角色,挖掘地域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或服务。三是社会角色,传承和弘扬地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提高地方文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3.便捷感:技术赋能
以数字化为重要手段,提升营商环境水平。坚持以数字赋能为“着力点”,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以数字化技术汇聚营商数据。
本指标评选要点:一是营商服务数字化,破解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难题,推动流程重塑再造、改革系统集成、优化服务效率、提升服务精准度与服务主动性。二是数字化支撑能力,借助智能信息采集、大数据挖掘、多维度自动分析等技术手段,打造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营商环境支撑平台。三是数据场景应用,推动市场各类资源与要素快速流动和优化配置,高效释放营商环境数据赋能活力。
4.舒适感:畅通微观
舒适”一词反映的是企业“如鱼在水、如沐阳光”的舒适境界,是一种既“亲”又“清”的良好关系。
本指标评选要点:一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从政府内部管理方面,重塑政府内部机制流程、持续压缩流程环节和自由裁量权。二是提供专业特色企业服务,坚持精准服务、精准对接,着力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三是畅通政企交流渠道,持续倾听企业诉求,提高企业问题解决效率,减少企业与政府各部门打交道所用的时间成本、人员成本等。
5.安全感:公开透明
法治环境的好坏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优劣的真实写照,维护良好法治环境是改善营商环境的“必答题”。
本指标评选要点:一是坚持包容和审慎并行,在放宽准入、强化监管的同时,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和无事不扰的精准执法。二是监管执法规范透明,营造公开透明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实现监管全覆盖。三是加强信用监督约束,健全守信激励机制,为企业提供平等的市场准入规则、公平的税费政策、公平的法律环境。
(四)活动结果
本次活动将发布《第六届(2023年)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报告将以客观、全面的角度呈现本次营商环境效能评价结果和高质量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内容,为各界提供参考,促进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改善,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评价结果
按照营商环境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要求,依托国脉互联专业咨询团队和丰富实践经验,采用公开评价、人工评价等工作方式,开展数据采集和评价工作。通过数据分析,编制营商环境效能评价报告,明确各地惠企服务平台现状、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找准“堵点”“痛点”。
2.评选结果
本次活动遵循“严格标准、优中选优、实事求是”原则,围绕“政策支持-支撑感、环境支持-归属感、平台支持-便捷感、服务支持-舒适感、监管支持-安全感”五个特色指标进行评选,初步设立五类奖项,分别是营商环境卓越奖、企业友好城市奖、数字赋能高效奖、政府服务优质奖、合法权益保障奖。其中,营商环境卓越奖选取5-8个案例,企业友好城市奖选取8-10个案例,数字赋能高效奖、政府服务优质奖、合法权益保障奖分别选取10-15个案例,评选出“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50强优秀案例。
(一)制定方案(2023年8月1日至9月30日)
制定《第六届(2023年)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评估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评价及评选对象、指标。
(二)数据采集与案例征集(2023年10月9日至10月30日)
通过公开采集与第三方测试等方式对参评范围内惠企服务平台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官方网站、微信、邮箱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特色营商环境”优秀案例,以政府自荐、企业推荐以及第三方评估为主要渠道进行案例征集。
(三)数据分析与内部初审(2023年10月31日至11月10日)
以客观调查为主、主观评价为辅,综合运用企业访谈、大数据分析、模拟测试等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核实评价数据与评选案例的真实性,强调企业主观感受的重要地位,注重佐证材料和数据可核验。
一是利用国脉互联20个分支机构,从自身办事与调研角度出发,获取政府服务态度、成本、口碑等情况,用真实数据体现当地营商环境建设情况。二是主办方组织内外部业内专家形成内部评审工作组,开展三轮内部专家评审会,逐步遴选出100个“特色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四)专家评审(2023年11月11日至11月22日)
国内知名行业专家评审组从政策支持-支撑感、环境支持-归属感、平台支持-便捷感、服务支持-舒适感、监管支持-安全感等五个维度,对评价排名及入选案例进行评审,最终确定评价结果和50强案例。
(五)结果发布(2023年11月23日)
根据专家评审综合得分,由智慧中国年会组委会核定后,在2023年11月23日大会公布第六届(2023年)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评估结果,并举行颁奖仪式。
(六)宣传推广(2023年11月23日至12月31日)
主办单位针对第六届(2023年)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评估结果,组织协调新闻媒体集中进行深度宣传报道,创造一个开放、包容、创新和多元化的营商环境。
本次评价活动由国脉互联主动发起并执行,评价活动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邮箱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特色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
(一)官方网站
登录国脉互联官方网站www.govmade.cn咨询报名。
(二)官方微信
搜索关注活动官方微信:电子政务智库(微信号:come2egov),留言进行报名,按照参评类别即可提交资料。
(三)官方邮箱
发送参评材料至官方邮箱govmade@govmade.cn,邮件标题注明【2023“特色营商环境”优秀案例】。